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转载:全国先进工作者 | 张学斌:用实干践行地质初心
来源:天津市地矿局       发布时间:2025-04-30   浏览数:

1981年9月出生的张学斌,现任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作为天津市地矿局卓越型创新人才、带徒名师的他,深耕自然资源调查以及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研究领域多年,拥有21项创新成果,发表25篇高质量专业论文,获得2项国家专利,荣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


破解地质谜题

张学斌对地质科研工作的热爱,如同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他主持完成5项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评价专项重点工程项目。令他最难忘的岁月,当属在内蒙古区域地质调查野外一线的日子。

内蒙古锡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诸多地质谜题等待破解。张学斌带领团队在这里建立内蒙古西乌旗地区完整的造山演化序列,证实了兴蒙造山带造山演化过程中两大板块的主碰撞时间,解构寿山沟—大石寨—哲斯期残余弧后盆地演化过程,厘清区域造山后伸展的构造属性,还首次填绘出萨音敖包早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填补了兴蒙造山带研究的空白。这些重大发现,为再塑地层构造演化过程、厘定主要成矿构造环境提供了关键支撑。

边疆山区条件恶劣,人员少、技术难度大,可他从未退缩。每年4月中旬春寒料峭时,他就踏上征程;11月底,寒风凛冽才收队归营,年均在野外度过6个多月。每天,他都要爬山15千米,工作10多个小时。

一次野外工作中,张学斌一行突遇冻雨灾害,车辆追尾违章停放的大货车,导致他右臂严重受伤,留下8根钢钉、2块钢板,被定为伤残九级。然而,术后仅休息一周,他就打着绷带回到工作岗位,坚持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筑牢城市地质安全防线

在提升地质安全防控水平的道路上,张学斌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在他的推动下,天津地矿局首次举办全国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为全国行业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在政策解读与项目谋划方面,他积极主动,助力团队成功申请天津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专项国债项目,为天津地质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学斌承担起天津市工作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示范项目。他带领团队制作分层标培训教材6册及7套视频材料,打造标准化施工观摩培训基地,吸引全国7个省份的同行前来参观学习,为天津及其他省份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完成内蒙古赤峰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填补了内蒙古高原地面沉降防治空白。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他坚持科技创新与生产结合,针对北方寒冷地区冻土层对地面沉降监测的影响,研发出全新方案,解决了冻土层监测精度问题。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作为基础地质学科带头人,张学斌准确把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核心,精准对接管理需求。他成功推动天津市地表基质调查项目立项,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层面地表基质调查工作零的突破,有力支撑了天津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领域,张学斌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大胆谋划,组建工作专班承担全国性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开展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日夜奋战,全面查清天津市试点三区的资产家底,编制自然资源清单细化稿,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还首次提出直辖市委托代理履行模式。此次试点形成制度成果12项、实践成果13项、理论成果8项。相关成果上报自然资源部后,其中资产收益成果作为典型材料印发全国,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宝贵的“天津经验”。

张学斌,这位新时代地质先锋的故事在继续书写……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