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天津地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硕果累累、收获满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规划资源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我们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大局,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十项行动”,推动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地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2025年局工作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聚焦重点工作,推出重点成果系列展示,弘扬传承“求实奋斗创新卓越”地矿精神,在全局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1.成功举办“地质工作协同创新服务能源资源安全”论坛
2024年10月18日,2024(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质工作协同创新服务能源资源安全”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展示京津冀三省市地矿部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地热和浅层地温能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的重大成果,彰显地质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性支撑作用。
2.参加“地质工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落实省部合作协议和京津冀地质工作共同声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中国地调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调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央地五家地勘单位,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地质工作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围绕地质工作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并就重点领域工作达成共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段焕春致辞,副局长李淼清参加会议。
3.高质量完成国债支持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
2024年12月底前,我局承担的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天津市全域,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山西省部分区域)全面高质量完成。局把高质量实施国债项目列为“一号工程”,先后成立局推动落实国债项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地调院、地热院、地质二队、测试中心参与其中,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把国债项目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
4.获批自然资源部首个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科创平台
2024年9月10日,由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主办的自然资源部天津中低温地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暨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第一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邓军院士参加会议并讲话,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和天津大学相关领导及野外观测站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授牌仪式。该站是自然资源部在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领域批准的首个科技创新平台,也是我市首个获批的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5.超额完成2024年全年目标任务,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
紧紧抓住国家发行国债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天津地矿技术人才优势,在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天津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国家大局,成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和上半年“双过半”,全年总收入、利润大幅增长,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局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92.7%;实现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46.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4.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6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收入现金比率118.5%,实现了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的整体提升,为“两力”新地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6.教育、科技、人才建设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
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四链”融合,持续推动全局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局科技攻关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部市级、局级、院队级科技创新项目76项,编制自然资源部等行业及地方标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等部市级项目12项。实现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利用“零”的突破。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召开局科技人才工作会议,搭建了“5+12+43”的高层次人才梯队,选拔了14名青年科技人才,确立了25个科技创新团队。全年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软著16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4篇,其中SCI核心2篇、EI4篇。3人入选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后备青年科技人才,1人获市规划资源局青年岗位能手,形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7.提升地勘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围绕持续建立现代化地勘产业体系,坚持“公益引领、市场跟进、创新驱动、分类施策”的产业发展理念,制定《局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在“十四五”规划“十大产业链”基础上,形成“1152”产业布局,产业分类更加精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部分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新兴应用领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着力提升地质调查服务政府需求的能力,巩固延伸水工环优势产业;着力深化岩土工程全过程服务、建设工程全周期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服务、国土空间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地热产业升级,依托核心技术、统筹投资运维,“以点带链”延伸地热产业盈利模式;完善实验测试质量技术体系,筑牢测试产业发展“压舱石”;着力拓展珠宝销售货源渠道,创新提质树品牌新业态,提升产业“含新量”。天津市自然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划转稳步推进,集团框架逐步成型,前瞻布局产业发展“新引擎”。
8.深入践行“津内与津外并进”,外埠市场合同额创造新纪录
拓展外埠市场,外埠合同额占比超过30%,创历史新高。地调院成立内蒙分院,承揽黑龙江物探勘查及内蒙古水工环调查、生态环境治理等商业项目,积极对接甘肃、山东、内蒙古等地,提供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技术咨询服务,承担赤峰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合同总额近1.4亿元。地质二队向华北、西南、西北等10多个省市拓展,逐步做实津外“分公司”“分院”,全年津外市场合同额突破1亿元。地热院发挥品牌优势,积极拓展东北、内蒙古、新疆市场,开辟了“华晨宝马中深层地热供热”首个外资项目,承接四川“勘查钻井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地热项目,打造新疆首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持续深耕宁夏、甘肃、河南、山东、云南、四川等地热市场潜力,全年津外市场合同额同比提高24倍。测试中心依托品牌优势,河北、内蒙等地承担6个“三普”测试项目,津外合同额超总收入的40%。珠宝公司先后赴上海、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参加展销和推介活动,着力提升品牌形象和销售能力。
9.主动有力履行公益职能,产业升级呈现新亮点
地调院(监测总站)着力提升地质调查服务政府需求的能力,聚焦水土生态地质调查评价修复治理、地灾防治等领域,变技术“软实力”为发展“硬支撑”,内蒙古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生态环境调查项目“全面开花”。地质二队荣获“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技术服务类项目合同额首次超过施工类。巩固岩土工程全过程服务、建设工程全周期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服务、国土空间数字赋能的“四轮驱动”产业发展方向,延链向城市更新、土壤修复、地灾治理、水利工程等领域转型拓展,取得水利建设市场的“准入证”-勘查类A级信用证书,承担尔王庄水库增容项目安全监测、蓟运河河口泵站勘察设计总承包、独流减河泵站改扩建桩基施工等项目。地热院独立运营华明镇520万平方米供热项目,取得建筑业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取得市“高新企业”认定,夯实地热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迈出坚实步伐。测试中心参加国家、省部级能力验证8次,接受国家及省市“三普”办公室飞行和质控检查15次,结果均为满意;取得危废鉴定资质,研制的8个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取得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证书,承接大坝渗流水析出物分析、海砂鉴定等项目,取得耕地毁坏鉴定地标,巩固司法鉴定先发优势。
10.地矿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文化建设焕发新生机
全面提炼天津地矿精神,系统建立天津地矿文化理念体系及徽标体系,确定地矿愿景、地矿使命、地矿精神、地矿核心价值观以及发展策略,通过党性教育实现以文化人、文化润局。精心筹办“地质大讲堂”,举办读书分享会9期,举办专家讲座、综合管理培训讲座近60次,参加学习培训3000余人次。地调院1名同志荣获天津市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并获“天津市十佳科普使者”称号。珠宝公司设计的“浑天仪+叠层石”奖牌,在天津马拉松鸣枪当天由市领导颁发给20位天津世界冠军。珠宝公司古生物化石馆成功入选教育部与自然资源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