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层动态 > 正文
捷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来源:天津市地矿局       发布时间:2024-12-10   浏览数:

12月7日,天津市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顺利通过赤峰市自然资源局验收。

该工程是此次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中唯一由地级市承担的项目,40组分层标组分布于赤峰市主城区和全部9个旗县,包含地质鉴别孔、基岩标孔、地面标孔、分层标孔、地下水位监测孔、孔隙水压力监测孔和光纤监测孔等各类钻孔356个,钻探总进尺24396米。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赤峰市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水平,为城市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地质数据支撑,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坚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于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发挥技术优势,越战越勇,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并总结出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赤峰市地域广阔,东西和南北跨度均达数百公里,且地形条件复杂,40个标组位置分散,给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项目组积极探索新管理模式,实行“片区化管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结合地质、地理情况将全市划分为“北、中、南”3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负责人和分项目部,从而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风险。

优化施工方案,保障工期进度。赤峰市地处多板块结合部位,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各区域地质特征截然不同,给钻探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北部的巴林右旗和巴林左旗,发育巨厚层砂砾石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卡钻事故;中部的翁牛特旗,普遍发育近百米厚的河道砂体与风成砂交互层,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塌孔;南部的松山区等地,松散层中发育多套新生代玄武岩层,钻进难度极高。面对这些困难,项目组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筑牢安全防线,保证工程质量。进入十月份以后,赤峰地区气温骤降,工程量最大的克什克腾旗刚更嘎查场地位于达里湖的下风口,“白毛风”(大风夹雪)不分昼夜地吹,通往施工场地的道路经常被半米厚的积雪掩埋。项目组制定了《场地安全管理制度》《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冬季安全施工管理方案》等安全专项方案,每月开展场地安全自查,配合赤峰市自然资源局定期开展的安全督查,共同为项目安全施工保驾护航。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赤峰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组在局党委、地调院(总站)党委的全力支持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三光荣”精神,践行了天津地矿“探索地球、地质报国”使命,也充分展示了“求实、奋斗、创新、卓越”的天津地矿精神,为建设富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地矿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