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局内要闻 > 正文
市地矿局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参观践学活动
来源:天津市地矿局       发布时间:2024-11-29   浏览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地矿文化建设,11月28日下午,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天津北疆博物院、耳闸地质文化广场开展参观践学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活动,局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及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在北疆博物院,一件件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动物学、植物学和民俗学藏品映入眼帘。大家感受到博物院创始人、法国博物学家桑志华先生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互鉴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也感受到了桑志华先生跨越地域国度,殚精竭虑、百折不挠的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钻坚研微、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在耳闸地质文化广场,参观了“中国地学会在津成立百年纪念碑”。特邀讲解嘉宾李兆江教授带大家回溯了中国地学的发展历程。公元一九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国近代最早的地球科学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在天津河北第一蒙养院成立。百余年后的今天,现代地球科学已经成为博大精深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大家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地学前辈为探求真理而矢志不渝的科学精神,感受到科学家的浓浓爱国情怀。

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段焕春同志对参观践学活动进行总结点评。他强调,一是深学文化思想,高举文化自信旗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七个着力”重要要求、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抓实科普和科技创新的“双翼”,发挥好宣传思想文化的公益作用,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地学文化。二是深挖本土资源,摸清地学文化家底。用好中国地学会发源地、我国最早的地学学术期刊发源地、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罕见的锰方硼石矿床、第一口老西开地热井等地学文化资源,讲好天津故事、地学故事、地矿故事,助力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三是深推地学文化传承发展,在“四个以文”上善作善成。要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天津地学文化品牌、天津地矿文化品牌,不断加强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话语创新,推动形成厚植地质精神沃土、涵养地学文化底蕴的浓厚氛围,为天津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道德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