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自然资源报、i自然:地质十年铸辉煌 协同发展向未来
来源:天津市地矿局       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数:

论坛现场 段春祥 摄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地区矿产资源禀赋较好,资源丰富。地质工作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十年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地矿部门携手并进,谋划以地质工作协同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10月18日,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地质工作协同创新服务能源资源安全”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及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充分展示三地在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地热清洁能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彰显地质工作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支撑作用。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地矿部门与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完善京津冀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2017年,三地地矿部门共同签署《推进京津冀三省市地质工作全面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三地地矿部门共同签署《关于推进地质工作全面深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声明》。今年,三地地矿部门又联合天津地调中心和中国地调局军民融合地调中心,共同签署《地质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主要共识》,协作更加紧密。论坛期间,北京市重点推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情况和示范工程;天津市重点推介地热资源禀赋、地热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工程等情况,彰显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在绿色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北省重点推介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基地建设情况。

北京:聚焦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北京市地热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谢栋辉表示,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优越、技术成熟、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是提高本土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将促进北京可再生能源以更大规模、更高比例发展,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有力促进北京韧性安全能源体系建设。

2023年底,北京可再生能源供热1.27亿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0.8亿平方米,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重提升至10.65%,其中浅层地热资源服务面积占可再生能源供热比例为33%。

北京市地热调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李娟分享了北京市浅层地热能科研成果及进展,包括浅层地热能研究发展历程、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创建及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科研进展。

据她介绍,2021年7月,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作为依托单位申报的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浅层地热能地质学理论及方法研究、浅层地热能高效转化及应用研究、浅层地热能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研究,融合了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工程地质、暖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实验室持续探索浅层地热能地质学理论及方法,多维度开展浅层地热能高效转化及应用研究,继续深化浅层地热能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研究,大力推进重要成果转化及推广示范。

天津:创建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城市

据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高明兴介绍,天津共发现35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21种、水气矿产3种。北部山区和基岩浅埋区以非金属矿产和矿泉水为主,南部平原区以能源矿产为主,地热是天津的优势资源。

天津是全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最早、目前开发规模最大、利用模式最多、保护效果最好、管理体系最健全的城市,是全国仅有的集“中国温泉之都”“中国温泉之城”“中国温泉之乡”“温泉(地热)开发利用示范单位”于一体的省级城市。2023年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231万平方米,占全市集中供暖面积7.2%,开发规模居全国之首。目前已建成了包含730多眼地热井的全国最大规模的地热动态监测系统,成功申报自然资源部天津中低温地热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年来,天津市在创建全国地热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示范城市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发挥地热资源禀赋为各区减碳工作提供地热资源替代,推动天津市公共机构能源托管;开展地热能源站一体化建设项目,打造“交钥匙”工程;探索地热矿业权管理新模式,开展天津市首个地热矿业权集中打包出让项目;不断完善地热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健康有序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地热+”多能耦合技术,探索“多种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新路径。同时,服务雄安新区地热政策制定、规划管理、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地热供暖,做到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打造地热利用雄安样板。

会上,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首席工程师阮传侠、副院长沈健分别就天津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成果、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进行了分享。

河北:提供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处处长魏明辉、第二地质大队总工办主任崔伟、第八地质大队副队长孙金龙分别就河北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冀东铁矿资源基地勘查成果及潜力、兴隆花市铷矿资源基地勘查成果及潜力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河北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设置了张承战略性矿产勘查突破区、冀东铁矿资源重点保障区、太行山北段建材资源供给区和太行山南段铁煤资源供给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河北省积极践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急需矿种,加大勘查力度,全力支撑增储上产,加强铁矿等资源基地建设,找矿成果显著。

十年来,京津冀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高,北京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超过97%(全国第一),天津覆盖率近90%,河北覆盖率也超过70%。地下水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地面沉降防控成效日益显著。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连续3年减少,2023年全国地面沉降严重区面积降至有统计以来的最小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地热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程度稳步提高,有力支撑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大气污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京津冀地质工作的协同,已成为区域地矿部门、央地勘查队伍合力推动工作的典范。

论坛倡议,京津冀三地地矿部门与地调局有关直属单位,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合作,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建立统筹部署、协调推进、人才交流、信息共享的全方位合作关系,构建需求对接、项目对接、技术对接、成果对接的常态化合作模式,积极培育发展地质工作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