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多维立体监测体系展室工程已竣工,全方位展示了监测体系建设成果,标志着天津市地面沉降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全市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的完善探索了经验。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全市地面沉降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平原区平均地面沉降量连续呈减小趋势,截止2020年底,全市平均地面沉降量比2015年减小54%,全市各级地面沉降区域面积整体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沉降严重区比2015年减少近90%。期间在市控沉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下,天津市滨海新区初步建成多维立体地面沉降监测体系,提前一年半完成了《京津冀平原区地面沉降综合防治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地面沉降立体监测体系的目标。
该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空中监测的InSAR一体点、2个CORS站,地面监测的554个水准点,地下监测的50个一孔多标分层标和423个地下水水位监测井。该监测体系融合了多维度、多手段、多要素监测的优势,建立了信息收集、属性分类、数据分析等集成应用方法,实现了滨海新区大范围、多频次、多尺度的地面沉降监测,在监测装置、技术应用、集成方法等方面取得多项专利。该监测体系为全面掌握滨海新区地面沉降动态、精准实施分区防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逐步推广监测成果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安全运行管理,探索地面沉降防治信息化建设,为全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