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 正文
中美专家共商污损土地修复
来源:天津地矿局       发布时间:2017-04-24   浏览数:

(来源: 科技日报,2017-04-20)利用先进的土地工程技术进行区域化、系统化的土地治理,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国土建设的迫切要求。4月17日至18日,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第二届)在西安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简称“陕西地建”)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共商土地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全球土地生态建设大计。来自美国、英国、斯洛伐克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展开学术讨论。

本届大会是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首届)大会和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所开创的利好局面的延续和发展。会议以“土地生态和污损土地治理”为主题,旨在响应国家关于污损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的号召,落实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国内外专家搭建交流国际污染土地治理和土地生态恢复经验、技术的平台,繁荣土地工程事业,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与会专家围绕污损土地治理现状和方法等相关技术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污损土地治理和修复的新技术和新思路。本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指出,污损土地修复不仅是土壤环境保护与技术产业化的需要,而且是助力精准扶贫、拉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重大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

美国环境保护局棕地和土地整理办公室负责人大卫·罗伊德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美国棕地和土地的治理情况。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韩霁昌研究员作了土地质量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主题报告,呼吁以系统化的思想为指导,通过生态化的治理手段,以土地工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工业院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张祥成对陕西地建集团实施的石川河生态治理改造工程中的“中国效率”表示了赞叹,展望了陕西土地工程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ICMA政策研究与战略业务发展部主任托马斯·麦加利亚德讲述了美国把棕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宜居社区结合起来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吸引有生力量加入到棕地治理中有一定启发。

大会讨论并成立了土地工程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这将促进土地工程专业人才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土地工程专业的建立和发展。本次会议还成立了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秘书处并聘请了中美双方秘书长。

4月17日,与会外国专家赴地建集团富平石川河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作为城市乐居生态综合带的尝试,石川河项目是一个利用土地工程科技促进区域化、系统化的土地生态治理的典范项目。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之一,近年来,陕西地建集团充分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坚持围绕“做强国土资源主业、做精土地工程科研、做优社会和经济效益”三大任务,本着强化“土地整治+”理念,不断壮大“地建实力”,持续在全国土地工程领域提出地建主张、绘出地建方案、发出地建声音、做出地建贡献。

会议指出,污损土地修复不仅是土壤环境保护与技术产业化的需要,而且是助力精准扶贫、拉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保障“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重大战略落地的有效途径。

作为首届中美土地工程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大会和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的延续和发展,本届大会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以及省外国专家局主办,美国国际城市管理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陕西地建集团承办。来自中科院、农科院、武汉大学、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各有关机构科研人员等5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