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学科普 > 地学科普 > 正文
天津地区综合地层情况
来源:科技处       发布时间:2023-01-18   浏览数:

天津市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北靠燕山山脉,东邻渤海湾,南北长189.0km,东西宽117.0km,面积11919.7km2,海岸线长153.33km,陆界长1137.48km。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华北板块(一级构造单元)东部,二级构造单元属华北陆块(克拉通)及后期叠加的中生代大兴安岭-太行山板内造山带(岩浆活动带)。本区绝大部分地区为第四系覆盖区,仅在蓟州北部山区有基岩露头,面积约750km2。在这有限的区域中却分布着不同断代的地层,序列较为清楚。山区主要出露中新元古代长城纪-青白口纪地层,其厚度近万米,构造简单,著名的蓟县层型剖面就分布在这里。平原区巨厚的新生代堆积不整合于前新生代地层之上,最厚处超过了8000m。

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但阶段性演化明显,分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中期-第四纪4个大的构造阶段。

早前寒武纪:仅在蓟州山区北部边缘零星发育有新太古代复杂的中深变质的火山-沉积型地层和以“TTG”岩系为主的变质深成(侵入)岩。

中元古代-中三叠世:

(1)长城纪-青白口纪,变质基底发生大规模裂解断陷,沉积了稳定型以海相为主的巨厚地层,成为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上的第一套盖层,本区蓟州是这套地层正层型剖面所在地。

(2)南华纪-早寒武世,本区整体隆升,缺失沉积。

(3)中寒武世-中奥陶世,本区整体沉降,沉积了稳定型海相地层,构成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二套盖层。

(4)晚奥陶世-早石炭世,本区整体隆升,缺失沉积。

(5)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有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三套盖层形成:①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地壳发生脉动式升降,本区接受了海陆交互相沉积,是主要的成煤期。②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本区完全脱离了海水,沉积了一套陆相碎屑岩系,其中以石千峰群红色岩系最具代表性。

晚三叠世-晚白垩世早期:本区地壳活动性增强,在前期构造格局基础上,叠加了第一套上叠盖层:

(1)晚三叠世处于拉张裂解-稳定过渡阶段及东西向向北东-北北东向构造转折的过渡期,有陆相碎屑沉积地层与非造山型双峰式及过渡型侵入岩形成。

(2)早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为大兴安岭-太行山板内造山带(岩浆活动带)形成阶段,有巨厚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及造山型单峰式侵入岩形成,同时也是重要成煤期,尤其是早侏罗世。

(3)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处于稳定过渡阶段,有陆相含煤沉积地层形成。

晚白垩世中期-第四纪:本区处于不均衡拉张裂解发展阶段,在前期构造格局基础上,叠加了第二套上叠盖层。

(1)晚白垩世中期-古新世本区整体隆升,缺失沉积。

(2)始新世-第四纪隆升与沉降相伴进行,华北平原盆地区,有巨厚的以陆相为主间夹海相的火山-沉积地层形成,部分层位含煤、含盐和油气。该阶段现代地貌格局逐步形成。

(地调院 李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