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学科普 > 地学科普 > 正文
喀斯特的由来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        发布时间:2020-11-17   浏览数:

喀斯特一词源于经典喀斯特地区(Classic Karst Area)斯洛文尼亚(Slovenia)和意大利东北部边界一带的Istria区到Ljubljana区。这个地区有不同的称呼:Kras(斯洛文尼亚人)Carso(意大利人)Karst(德语国家人)Kras较流行。意大利的蒂里亚斯特(Trieste)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约200年前,此地是地形崎岖、石灰岩露头面上交错出现凹槽与尖锐突起、沟谷、洼地等遍布的碳酸盐岩裸露区。住在附近的人就把这个地区就称为喀斯特。这是用此地的地表表象特征称呼这个地区,karst由此而成为一个地理名称(地区名称)

1781年,BHacquetKras解释为地区名称或是一种石质、类似于阿拉伯地区的沙漠景观的名称;1830年,FHohenwarth用脚注形式解释了Kras为石质、无水、无林地面特征,并广泛分布在整个Dinaric地区(亚得里亚海东沿岸)。因此,这种地面特征决定了喀斯特的最初含义:石质、无水、无林,地表崎岖。

1818年在斯洛文尼亚的Postojna地区发现大溶洞;在Trebidano进行了深谷探险,以及其它更深的溶洞的发掘,使得喀斯特又包含了溶洞和地下水系统的内容。尔后,德语人士将karst带入自然科学,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喀斯特具有了学科地位。这与巴尔干半岛的大开发相联系。当时,在巴尔干半岛的大片喀斯特土地上需要进行农耕,修建公路、铁路连接港口(Trieste港口等),既要满足农业需要,也要解决公路、铁路等建设上碰到的工程、水资源问题等。在19世纪70年代,ETietze受奥地利政府的委托,对这个地区进行了研究,第一次把这个地区称为喀斯特层(karst formation1873),并作出了地质学解释,讨论了其构造、地层、红土、石灰岩、白云岩的溶蚀、工程处理,以及与温度、降水和泉水流量的关系。南斯拉夫学者JCvijic(1882)完成了其博士论文:论喀斯特现象。其后,他在著名地貌学家APenek(A.彭克)主持的地理文集上发表喀斯特研究专著(1893)。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研究了溶痕、小型溶蚀洼地、斗林、喀斯特河和喀斯特谷、溶蚀盆地,以及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喀斯特分布。1900年他又出版了西波斯尼亚(Bosinia)和黑卓高维拉(Herzogoviana)的喀斯特盆地的研究成果:1926出版地貌学,系统地研究潜水面、喀斯特泉、渗流、地下河等,并把石灰岩地貌的形态分成三类喀斯特:完全喀斯特(holokarst)、半喀斯特(merokarst)和过渡喀斯特(transition karst)至此,喀斯特研究的经典内容和学科特点基本确定。

斯洛文尼亚KRAS台地(远处为亚德尼亚海,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