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科普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学科普 > 地学科普 > 正文
天津市构造单元划分
来源:天津市地矿局       发布时间:2020-07-13   浏览数:
 

参照《中国区域地质志工作指南》(2012版),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结合天津市地层构造演化历史及其特征,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晚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中期-第四纪四个时段(超旋回、旋回)进行了划分,具有隶属关系与叠置关系清楚、层次分明、阶段性与旋回性明显和动态发展演化的优势。在分时段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构造单元划分。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将本区综合构造单元共划分为1个一级、1个二级、2个三级、4个四级和22个五级构造单元(图1、表1)。

一、燕山-辽西裂陷带(Ⅲ-5B3

本区处于燕山-辽西裂陷带(Ⅲ-5B3)的蓟州-唐山裂谷(Ⅲ-5B31)中。可以溵溜断裂(F26)、东二营断裂(F27)进一步划分为蓟州断凸、邦均断槽、蓟宝凸起三个五级构造单元。

(一)蓟州断凸(Ⅲ-5B311

以中新元古界为主,由北而南叠次排列,南部近边缘一带,零星分布有寒武系和奥陶系。蓟州一带为蓟州-唐山裂谷的中心,中新元古界层位齐全。构造变动相对微弱,多呈宽缓的短轴背、向斜,轴向亦呈东西向。侵入岩不发育,以中基性岩脉为主,除盘山花岗岩体规模较大外,石臼花岗岩体、朱耳峪正长岩体、马伸桥碱性正长岩体、别山石英正长斑岩体规模均很小。


 

1  综合构造单元分区图


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柴达木-华北板块

Ⅲ-5

华北陆块

Ⅲ-5B3

燕山-辽西

裂陷带

Pt2T2

Ⅲ-5B31

蓟州-唐山裂谷

Pt2T2

Ⅲ-5B311

蓟州断凸

Ⅲ-5B312

邦均断槽

Ⅲ-5B313

蓟宝凸起

Ⅲ-5D3

华北盆地

E2N

Ⅲ-5D31

冀中坳陷

E2Q

Ⅲ-5D311

河西务凸起

Ⅲ-5D312

武清凹陷

Ⅲ-5D313

杨村斜坡

Ⅲ-5D314

黑狼口凹陷

Ⅲ-5D315

孙校庄凹陷

Ⅲ-5D32

沧县隆起

NQ

Ⅲ-5D321

王草庄凸起

Ⅲ-5D322

八门城凸起

Ⅲ-5D323

潘庄凸起

Ⅲ-5D324

大城凸起

Ⅲ-5D325

双窑凸起

Ⅲ-5D326

小韩庄凸起

Ⅲ-5D33

黄骅坳陷

E2Q

Ⅲ-5D331

杨家泊凸起

Ⅲ-5D332

于家岭凸起

Ⅲ-5D333

北塘凹陷

Ⅲ-5D334

塘沽凸起

Ⅲ-5D335

白塘口凹陷

Ⅲ-5D336

板桥凹陷

Ⅲ-5D337

港西凸起

Ⅲ-5D338

歧口凹陷

(二)邦均断槽(Ⅲ-5B312

为溵溜断裂(F27)与东二营断裂(F28)所夹持的中生代沉积凹陷,是重力低值、航磁高值区(为侏罗-白垩系分布的典型特征),揭露中生界为侏罗系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厚187746m,其下为中新元古界。缺失古近系和新近系,为一古近-新近纪隆起,第四系厚度10300m

(三)蓟宝凸起(Ⅲ-5B313

中新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均有发育。中新元古界缺失下马岭组沉积,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稳定,地层发育齐全,形成滨海平原型含煤建造;岩浆活动微弱,有小规模的大保安镇二长花岗岩和下仓霏细斑岩侵入;褶皱轴向北西西至近东西向,以下仓向斜为代表。缺失侏罗-白垩系、古近-新近系,为一中生代、古近-新近纪隆起,第四系厚度30350m

二、华北盆地(Ⅲ-5D3

(一)冀中坳陷(Ⅲ-5D31

区内可进一步划分为河西务凸起、武清凹陷、杨村斜坡、黑狼口凹陷、孙校庄凹陷五个五级构造单元。

1、河西务凸起(Ⅲ-5D311

据钻探揭露基岩为奥陶系。古近系厚度17002000m,新近系厚度3001900m,第四系厚度440460m

2、武清凹陷(Ⅲ-5D312

侏罗-白垩系发育,埋深26006400m,厚300500m,石炭-二叠系埋深40008300m,厚5001000m,寒武-奥陶系埋深58008300m。其中大孟庄洼槽附近地区缺失侏罗-白垩系,在燕山期是相对隆起区。武清凹陷为区内新生界层系发育最全、沉积厚度最大的地区,凹陷的中心区域新生界各层均较厚,最厚处累计可达8300m,古近系最大厚度可达5300m,新近系厚可达2750m,第四系厚可达473.5m

3、杨村斜坡(Ⅲ-5D313

侏罗-白垩系发育,埋深16004600m,厚300500m。古近系厚度02400m,新近系厚度11001300m,第四系厚度300410m

4、黑狼口凹陷(Ⅲ-5D324

侏罗-白垩系发育,埋深16002800m,厚300500m。古近系厚度01600m,新近系厚度550900m,第四系厚度300320m

5、孙校庄凹陷(Ⅲ-5D325

侏罗-白垩系发育,埋深16002800m,厚300450m。古近系厚度01200m,新近系厚度12001300m,第四系厚度300310m

(二)沧县隆起(Ⅲ-5D32

区内可进一步划分为王草庄凸起、潘庄凸起、双窑凸起、大城凸起、小韩庄凸起五个五级构造单元。

1、王草庄凸起(Ⅲ-5D321

基岩主要为寒武-奥陶系、侏罗-白垩系,埋深9001200m,寒武-奥陶系厚5001200m,侏罗-白垩系厚150550m。缺失古近系,为一喜马拉雅期隆起,随着新近纪后的区域性沉降,沉积了一定厚度的新近系和第四系,新近系厚01200m,第四系厚度270280m

2、八门城凸起(Ⅲ-5D322

基岩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寒武-奥陶系,北西侧靠蓟宝凸起地区有石炭-二叠系发育,埋深4001600m,寒武-奥陶系厚5001200m,石炭-二叠系厚2001000m。缺失古近系,为一喜马拉雅期隆起,随着新近纪后的区域性沉降,沉积了一定厚度的新近系和第四系,新近系厚01300m,第四系厚度290330m

3、潘庄凸起(Ⅲ-5D323

中新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均有发育,主要为寒武-奥陶系,埋深4001600m,寒武-奥陶系厚5001500m,石炭-二叠系厚200850m,侏罗-白垩系厚300m左右。缺失古近系,为一喜马拉雅期隆起,新近系厚3001300m,第四系厚度280340m

4、大城凸起(Ⅲ-5D324

基岩主要为晚石炭-早三叠统,总体上东南相对较薄西北相对较厚,埋深10001600m,厚500600m。仅局部地段见有侏罗-白垩系,缺失古近系,在燕山-喜马拉雅期是相对隆起区,新近系厚7501300m,第四系厚度260330m

5、双窑凸起(Ⅲ-5D325

基岩为中新元古界、寒武-奥陶系,埋深9001300m。缺失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古近系,为一燕山-喜马拉雅期隆起,新近系厚6501000m,第四系厚度260300m

6、小韩庄凸起(Ⅲ-5D326

中新元古界、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均有发育,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埋深10001500m,石炭-二叠系厚200300m,侏罗-白垩系厚300m左右。缺失古近系,为一喜马拉雅期隆起,新近系厚7001150m,第四系厚度290340m

(三)黄骅坳陷(Ⅲ-5D33

区内可进一步划分为杨家泊凸起、于家岭凸起、北塘凹陷、板桥凹陷、港西凸起、歧口凹陷六个五级构造单元。

1、杨家泊凸起(Ⅲ-5D331

基岩为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埋深18002000m,石炭-二叠系厚5001000m,侏罗-白垩系厚500800m。古近系厚度0250m,新近系厚度12001400m,第四系厚度400420m

2、于家岭凸起(Ⅲ-5D332

基岩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6003400m,厚6501000m。古近系厚度01300m,新近系厚度14001500m,第四系厚度360400m

3、北塘凹陷(Ⅲ-5D333

基岩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埋深28006600m,厚18002400m。古近系厚度8004500m,新近系厚度16001700m,第四系厚度400420m

4、塘沽凸起(Ⅲ-5D334

基岩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6004600m,厚8002200m。古近系厚度02600m,新近系厚度12501600m,第四系厚度290400m

5、白塘口凹陷(Ⅲ-5D325

基岩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4002200m,厚250650m。古近系厚度0900m,新近系厚度10001150m,第四系厚度300350m

6、板桥凹陷(Ⅲ-5D3363

基岩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6007000m,厚5501000m。古近系厚度05000m,新近系厚度13001550m,第四系厚度300400m

7、港西凸起(Ⅲ-5D337

基岩为寒武-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4002200m,寒武-奥陶系厚400500m,石炭-二叠系厚100300m,侏罗-白垩系厚150800m。古近系厚度0400m,新近系厚度11501500m,第四系厚度300320m

8、歧口凹陷(Ⅲ-5D338

基岩主要为侏罗-白垩系,埋深17007100m,厚400700m。古近系厚度05000m,新近系厚度13001650m,第四系厚度300400m